2007.08.  學校帶我們去海德堡作校外教學時,大家一起坐在海德堡的老城堡裡頭聽故事....排排坐,吃果果。
不過我很不爭氣的打起瞌睡來了....(最右邊那位站著的那位是文學老師)







有時想想,我為什麼喜歡旅行?或者說,我為什麼旅行呢?

有的人也許說,他旅行是為了看盡這個世界;有的人是為了尋找自我;有的人是為了升學唸書;有的人則是賺錢生活;也有的人是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有的人純粹找找不一樣的樂子;還有的人是不得已的離鄉飄流....

而我呢?

人生第一次的遠行是很無憂而清閒的,那時其實僅僅是為了一個單純的願望,我想要在年輕時候有段異國生活的回憶,想要老來時還能想起第一次搭飛機的感覺,甚至只是很簡單的,因為喜歡的作家們都旅行,所以我也想要有旅行的經驗,好像只要跟著一樣這麼做了,我就能跟他們一樣舞文弄墨行雲流水,就能讓自己「更偉大」。

後來的幾次出國旅行,則大多是靠著自己想辦法賺取旅費才得出國遊玩的。最含辛茹苦的一次當然是去年兩個月的德國之旅,其實那兩個月跟我最一開始時的計畫,可是差了整整十個月呢;我本來其實想要的是,努力存到至少可以撐過半年的生活費,然後在研三之前申請德國大學的交換學生計畫,至少要在德國停留一年時間,一邊寫論文,也許一邊打工賺接下來半年的生活費,然後還一邊體驗異國留學生的生活。

只是後來計劃趕不上變化,首先是我發現自己要能靠我那微薄的工讀及兒美老師薪水吃飽喝足還能存錢已經有點吃緊,曾經為了趕著讓戶頭裡的零頭快速增加,一個星期至少吃三天泡麵,在所有參加過的活動或研討會中,只要是能帶走的食物通通包走,但即便如此,那存錢的速度還是趕不上時間推移的進度,很快我就發現這些錢是不夠我用上個一年半載的;而後我跟現在的男友認識交往,所以還有部分的原因是,那種奮力求生存的鬥志被粉紅色的熱戀甜蜜消磨盡了,於是我不再想要離開情人所在的台灣那麼那麼久了。

但已訂下的旅行計畫怎能隨意取消更動呢?於是考慮再三後,決定我不去那麼久,就去兩個月,上暑期課程、拜訪朋友、旅行、找論文資料,就這樣吧。

所以其實「旅行」的成分也只佔了我那次出國中所有原因的四分之一而已。


但我是什麼時候愛上旅行的呢?是什麼時候,讓我寧可就算累個半死、還擔心明天的早餐在哪裡,也要堅持不肯把旅行基金提出來,並且非走不可呢?


這種問題丟出來自然是很難解的,首先我可以說這可能是因為我從小就孤僻的關係。從國中開始我就喜歡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出門逛書店、看漫畫、買點心、看電影,跟同學們一大群出去玩固然很熱鬧開心,但每一次別離都讓我小小的惆悵,但一個人出門就沒這種顧慮,自由自在的想幹嘛就幹嘛,也不會有那種「啊呀今天要又要結束了」的悲傷,就算只有一個人我也能痛痛快快地在書店裡看書看到腰快斷、在電影院裡奮力哭泣或狂笑、或是去吃一頓油膩膩又撐的要命的兩塊炸雞餐。一個人在城市間騎著單車到處遊歷,好不快哉!甚至後來更喜歡把所有東西買回家裡享受,把自己關在房裡看VCD、吃麥當勞、然後接著看小說看漫畫、再吃水果或點心....滿足的一天莫過於此了。


然後我也可以說,這可能是我的偶像影響到我的關係。喜歡的作家大多在年少輕狂時曾一個人背著背包便天涯海角地遊歷去,我讀著那些看來有時海闊天空、有時又滄海桑田的遊記,還有那旅途中人與人間可能併出的情感火花,使得餐風露宿的遊歷也羅曼蒂克了起來,彷彿這種 "Gap Year" 一生若無嚐過一次就算白活了一樣,我覺得我也一定要背上背包出門闖它一番天下。然後,也許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擁有更豐富的人生。


或者我還能說,我是學外語的人哪,語言能否熟練運用就看你有無辦法製造合適的環境,無法在家鄉他製,那麼就前往外國去吧!特別是去年去了德國有名的翻譯學院上課,身邊的同學大多會講三、四種以上的語言,比如說羅馬尼亞女孩除了從小就學英語、大學後開始修習德語、俄語,而由於語言特性相近,她只要看電視就能自修學西班牙語;又或者是我要好的荷蘭女友,與法國未婚夫在巴黎生活,所以她原先就以荷語、英語、法語見長,現在覺得三種語言實在不足,所以又來德國進修德語....更不要提在歐盟口筆譯總署任職的專業譯者,歐盟當初設立的重要條款之一便是所有會員國及其官方語言都應在歐盟會議、文件上佔有一席之地,許多譯者來自雙語、三語國家(1),又另學了二至三種語言,加起來一個人會六、七種語言實屬普遍,老實說,這些人根本就是我的神,我佩服他們佩服到無以復加到天荒地老。所以我出國旅行,訓練自己的聽說能力,說實在話,還真的是效果卓著、進步神速呢。


最後我可能還說,當年前往德國當交換學生的影響鉅大,那種下了課後悠閒地逛超市、吃冰淇淋,在大草地與蓊鬱林間散步的回憶太美好,而背起行囊與摯友或是獨自出門旅行的感覺又太過奔放自由,一個人在火車上搖搖晃晃地看著與故鄉全然不同的河水與葡萄園,一個人在巴黎品嚐美食、遊塞納河、逛博物館那種帶點危險而簡陋的浪漫又太令人迷醉,從此引發了我體內細胞中想要出走的基因,這大概是一種先天性的叛逆,在青春正盛時被激發壯大了起來,就像三毛當年的流浪一般,一發不可收拾的羅曼蒂克....


所以說旅行啊,不僅僅只是一種休息時的娛樂而已。旅行的意義,基本上是無法一言以敝之,只能說,對我很重要而已。生命血肉中的一部分,當年我認為只要看到了羅浮宮我今生願望就已了,可以死而無憾了,但現在我還沒嚐過土耳其的香料、還沒去西藏喝過奶茶、還沒到蒙古騎馬、還沒去不丹爬山、我還想到尼泊爾購物、去紐西蘭跟無尾熊拍照、到摩洛哥喝甜茶、去西班牙徹夜喝酒跳舞、到義大利遊船吃冰淇淋、搭乘西伯利亞鐵路暈車,還沒去日本穿穿和服、還沒去紐約感受速度,還沒去加州曬太陽.........看來我的人生還很長啊!

而旅行中的書寫呢,是紀錄,幫助我紀錄已吃了什麼看了什麼聞了什麼玩了什麼,認識了什麼。我倒是常常忘記那些著名景點的歷史由來或任何的確切年代,只記得看到時的震憾,彷彿從眼角膜到水晶體都因瞳孔所接收到的驚人美麗而顫抖了。






啊對了,就是這種戰慄感,那就是我的旅行的意義。




















(1)不過在這想補充一點較為敏感的話題,像是加拿大、瑞士、比利時這些雙語甚至三語國家,他們所認同而制定的官方語言皆為世界幾大語言,如英語、法語、德語,他們不但是在國內用的到,出了國也一樣需要.....有些人覺得台灣也應該要將閩南語/台語/河洛話(以下以閩南語為總稱啊)或客家話作為官方語言,我實在無法贊成,原因(1) 閩南語及客家話皆為口語,當然我知道它們也有非常優美的語言韻律與文法規則,即使有康熙辭典,但其文字實在並不統一精確啊,(2)這些語言多為台灣國內母語,但台灣是島國,我們是一定得要發展國外貿易經濟的,而這些語言並不屬於國外通用語言,你要跟國外做生意,我想你要跟人家用閩南語溝通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若是作為官方語言實際效用實在不夠。(3) 台灣的孩子已經被教改改到變成一群沒有自我思考能力而盲從的可憐孩子了,每天每天都要背七、八公斤重的書包,下課後只知道補習連單車都可能不會騎,拜託不要再增加孩子們的壓力了....再多一種語言多一種考試多一份壓力,我以後真的不敢生小孩。(4)雖然我不贊成將閩南語等國內母語作為官方語言,但我認為我們的確應該好好發展這些語言所賦予我們的各種台灣特性,將之發展為文化及觀光特色,讓許多國外的人能藉此更加了解台灣以及我們本地特有語言的美好,成為我們的重要文化之一,永續保存,不要因人而使語言負罪,這會不會更實際一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ceyu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